
10 สังเวชนียสถานและเขตสังฆาราม ภาพมุมสูง


10 สังเวชนียสถาน สถานที่สำคัญเกี่ยวกับพุทธศาสนา ตามพุทธประวิตในอินเดียและเนปาล
แอดฯ ถ่ายเมื่อ กลาง ก.พ. 2561
根本香室 (Mulagandhakuti) 位于印度王舍城(Rajgir)的耆阇崛山(Vulture's Peak / Gijjhakuta)顶,在佛教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。它是佛陀最喜爱的居所之一,曾在此度过了数个雨季安居(Vassas),特别是他的第3、第5、第7次安居以及他涅槃前的最后一次安居。
据历史记载,这里曾是佛陀居住并向众比丘和在家信众宣讲佛法(如《无我相经》)的精舍。这里也是他的主要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经常来听法的地方。如今,人们仍能看到据信是原始根本香室的砖砌地基遗迹,以及不远处的阿难窟。
根据佛教记载,佛陀的每一个住所都弥漫着各种芬芳的香气,信众们源源不断地供奉着香木和香花。这些供品或装饰在精舍内部,或摆放在住所周围,都怀着以纯净香气供养佛陀的虔诚之心。据说,在佛陀住所的后面,常常堆积着大量的干花,正因供品数量众多,才有了“根本香室”之名,意为以芬... read more
摩诃波罗尼槃那塔 (Mukutbandhana Stupa) 是一个具有巨大意义和盛名的场所,它是佛教中的一座神圣纪念碑。它尤其被尊崇为 佛陀遗体 进行火化的确切地点。
该遗址历史悠久,最初由阿育王大帝建造,这位君主是佛教的伟大护法。最初,这片区域只是一个用于在 阿特哈米法会日 火化佛陀遗体的檀香木柴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历史背景与火化
根据佛教经典记载,佛陀在拘尸那迦 般涅槃(逝世) 后,拘尸那迦的末罗族人最初试图火化佛身。然而,由香木制成的火葬柴堆却无法点燃。这一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,是因为佛陀最重要的弟子之一,当时正在旅途中的摩诃迦叶尊者尚未前来瞻仰佛陀的最后一面。
摩诃迦叶偕同五百比丘抵达后,他以深深的敬意绕佛身三匝。据说就在那一刻,柴堆奇迹般地自行点燃,将佛陀的... read more
拘尸那罗大涅槃塔 (Mahaparinirvana Stupa) 位于印度北方邦的拘尸那罗。这座佛塔在佛教中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,因为它标志着释迦牟尼佛在80岁时大般涅槃(最终圆寂)的圣地。这一重要事件发生在古老的末罗共和国拘尸那罗城中,末罗族国王的娑罗树林(或称娑罗园)里,两棵娑罗树下。因此,它是全球佛教徒向往的四大主要朝圣地之一,纪念着佛教史上一个关键的时刻。拘尸那罗地处戈拉克布尔地区附近,坐落在甘达克河畔,以其众多的佛塔和寺庙而闻名,其历史可追溯到佛陀时代之前。
拘尸那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佛陀时代之前。它是末罗共和国的首都,由拘尸那罗和波瓦两座城市的末罗族首领共同治理。在佛陀传教45年后,身患重病的佛陀在生命最后阶段抵达拘尸那罗。在这里,他为最后一位弟子须跋陀罗授戒,并向僧伽留下遗言,随后于公元前487年示现涅槃。尽管阿难尊者曾请求佛陀在舍卫城或王舍城等大城市涅槃,但佛陀选择了看似不起... read more
แอดฯ ถ่ายเมื่อ กลาง ก.พ. 2561
1
耆阇崛山根本香室
据历史记载,这里曾是佛陀居住并向众比丘和在家信众宣讲佛法(如《无我相经》)的精舍。这里也是他的主要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经常来听法的地方。如今,人们仍能看到据信是原始根本香室的砖砌地基遗迹,以及不远处的阿难窟。
根据佛教记载,佛陀的每一个住所都弥漫着各种芬芳的香气,信众们源源不断地供奉着香木和香花。这些供品或装饰在精舍内部,或摆放在住所周围,都怀着以纯净香气供养佛陀的虔诚之心。据说,在佛陀住所的后面,常常堆积着大量的干花,正因供品数量众多,才有了“根本香室”之名,意为以芬... read more
2
摩诃波罗尼槃那塔
该遗址历史悠久,最初由阿育王大帝建造,这位君主是佛教的伟大护法。最初,这片区域只是一个用于在 阿特哈米法会日 火化佛陀遗体的檀香木柴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历史背景与火化
根据佛教经典记载,佛陀在拘尸那迦 般涅槃(逝世) 后,拘尸那迦的末罗族人最初试图火化佛身。然而,由香木制成的火葬柴堆却无法点燃。这一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,是因为佛陀最重要的弟子之一,当时正在旅途中的摩诃迦叶尊者尚未前来瞻仰佛陀的最后一面。
摩诃迦叶偕同五百比丘抵达后,他以深深的敬意绕佛身三匝。据说就在那一刻,柴堆奇迹般地自行点燃,将佛陀的... read more
3
拘尸那罗大涅槃塔
拘尸那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佛陀时代之前。它是末罗共和国的首都,由拘尸那罗和波瓦两座城市的末罗族首领共同治理。在佛陀传教45年后,身患重病的佛陀在生命最后阶段抵达拘尸那罗。在这里,他为最后一位弟子须跋陀罗授戒,并向僧伽留下遗言,随后于公元前487年示现涅槃。尽管阿难尊者曾请求佛陀在舍卫城或王舍城等大城市涅槃,但佛陀选择了看似不起... read more
古迦毗罗卫王宫遗址(Tilaurakot Palace Ruins)是释迦牟尼佛陀在出家前生活的地方,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该遗址即为佛陀故乡——迦毗罗卫城所在地。根据佛教文献和考古学家在1900年(佛历2442年)的发现,该古城遗址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约16公里处,距离蓝毗尼花园约35公里,西侧有恒河支流流经。
考古挖掘结果显示,这是一座早在佛陀时代前100年就已存在的城市,城市延续繁荣至公元7世纪末,之后被废弃。古城城墙、城门、护城壕、道路和建筑基础等遗迹仍清晰可见。
“迦毗罗卫”意为“仙人迦毗罗的居所”。相传此地原为仙人迦毗罗的隐居地,后被释迦族所建为城市,并以仙人之名命名,以示纪念。此城为迦毗罗卫国的都城,佛陀之父——苏陀那王即为此地之王。
据佛教记载,释迦牟尼在此成长,直至29岁时在宫城东门出... read more
考古挖掘结果显示,这是一座早在佛陀时代前100年就已存在的城市,城市延续繁荣至公元7世纪末,之后被废弃。古城城墙、城门、护城壕、道路和建筑基础等遗迹仍清晰可见。
“迦毗罗卫”意为“仙人迦毗罗的居所”。相传此地原为仙人迦毗罗的隐居地,后被释迦族所建为城市,并以仙人之名命名,以示纪念。此城为迦毗罗卫国的都城,佛陀之父——苏陀那王即为此地之王。
据佛教记载,释迦牟尼在此成长,直至29岁时在宫城东门出... read more
皇家泰国寺庙鲁姆比尼(Royal Thai Monastery Lumbini)由泰国政府与佛教信众共同资助建造,以纪念泰国国王普密蓬·阿杜德国王登基50周年,并表达泰国对佛教的崇敬。寺庙坐落于鲁姆比尼花园(佛陀诞生圣地)内,占地约5英亩(约13莱),由尼泊尔政府以99年长期租赁形式提供土地使用权。
建寺奠基仪式于1995年11月19日举行,由泰国僧王尊者颂德帕·尼亚讪哇拉亲自主持。此后,寺庙逐步建成并成为泰国乃至国际佛教徒朝圣的重要据点。
主要建筑包括:
主佛殿(乌波索殿): 供奉由泰航捐赠的玉石佛像“Phra Phuttha Suwannaphum Sirichok”(静坐禅定像)
僧舍(僧侣住房)
诵经堂(祈祷殿)
法堂(多功能法会大厅)
朝圣者接待中心与行政办公楼
厨房建筑
皇家泰国寺庙不仅是僧侣修行之... read more
建寺奠基仪式于1995年11月19日举行,由泰国僧王尊者颂德帕·尼亚讪哇拉亲自主持。此后,寺庙逐步建成并成为泰国乃至国际佛教徒朝圣的重要据点。
主要建筑包括:
主佛殿(乌波索殿): 供奉由泰航捐赠的玉石佛像“Phra Phuttha Suwannaphum Sirichok”(静坐禅定像)
僧舍(僧侣住房)
诵经堂(祈祷殿)
法堂(多功能法会大厅)
朝圣者接待中心与行政办公楼
厨房建筑
皇家泰国寺庙不仅是僧侣修行之... read more